田玲

优秀教师

田玲 | 做一缕和善的微光 永远向上 逐阳而生

有人说,政治老师是天生的演说家,纵横捭阖,舌灿莲花。

有人说,政治老师都是理想主义者,在他(她)面前一切都还可以更好!

也或许,政治老师不都是这样的,

比如我们的老师。


每个人的心中都存有一方净土,那里住着自己的憧憬与希望,或大或小,都是美的。

田老师说,小时候,那些无拘无束,肆意奔跑、爬墙上树的日子,也渐渐让梦想清晰。“我要做一个女侠,仗剑天涯,扶危济困!”。甚至晚上做梦也会梦见自己梳一挽发髻,着一袭黑衣,飞檐走壁,劫富济贫,那时的自己美的都会笑醒。说到这,田老师眼里溢满神采。现实中,她成为了一名老师,一名初中政治老师。那份童年“崇尚善,向往自由,维护正义”的信念种子也随之浸入了思想,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实践中生根、发芽,渐渐长大……

a.jpg

 

01

学生亮晶晶的眼睛,就是星辰大海

 

思政课肩负着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任,是“立德树人”的重要环节,而以往很多学生对思政(政治)课的印象是“刻板”、“不接地气”、“照本宣科”,学生苦恼,老师头疼。同样,入职之初的田老师也遇到过这样的困惑,如何将知识的架构与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,如何让学生眼里漾着微光,内心平和坦荡?多年的教学生涯,田老师也分享了她在教学生活中的几点做法:

 

01 给知识多加点“料”,共识共投入。

与学生谈国家发展对个人的影响,田老师引领学生从屈辱的历史,聊到现今生活的变化、国家各个领域的成就,学生们看得入神,听得起劲,鲜明的对比让学生心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振。田老师说,“就像歌里唱的那样,‘我和我的祖国,一刻也不能分割。’没有大国崛起,哪来的小民尊严?”“我们无比幸福出生在这样的国家,也应努力活成祖国需要的样子!” 

02 通过学生的滤镜,透视他们的世界。 

田老师开辟了课前5分钟演讲、今朝时政社团,在这里,学生们畅谈自己的思想关切,有质疑有交锋,更可释放细腻的情感。比如,有孩子会提及挚爱篮球的梦想男孩无臂少年、田埂跳舞的乐观农村夫妻、嫦娥五号月球采集样品、疫情期间无端抨击中国的蓬佩奥……不点评、“不试图说服他们”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、视角去看待周围的社会。而我们只须在这里见证他们的思辨精神、价值选择与责任担当。

b.jpg


课前,当一个一个小脑袋聚拢来询问:“老师,这种情况算不算正当防卫呢?”“老师,您认为拜登当选美国总统对华政策会有影响吗?”“传播谣言属于犯罪吗?”……孩子们的思考正在发生着,思想也在丰盈着。此时,是田老师最骄傲的时刻,因为她明白,“孩子亮晶晶的眼睛,就是星辰大海”。

 

02

总是关心  经常帮助  时时温暖

 

每个孩子都如同一颗“种子”,只要提供给它必要、充分的土壤、阳光、水分和营养,并保护其不受外力伤害,它就能正常地生根、发芽、开花与结果,长成它最好的模样。

 

每次上课早到5分钟,是田老师多年的候课习惯。在调试好多媒体设施后,她会在教室巡转,与学生聊一些见闻,谈一些生活小事,随手整下学生翻起的衣领,拍拍背提示上课前物品的准备……看似稀疏平常,实则满是关心。爱可以被感知,也能被传递。田老师说,当她哑着嗓子上完一节课后,孩子们关切地问候“老师,您吃药了吗?多喝点水!”让人感动,更有同学拿来喉片、清咽利喉颗粒,让人暖心。

 

青春期的孩子心思细腻,却又争强好胜,在意他人评价。

 

田老师会及时关注孩子们生活学习的细节,尝试着去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,表扬进步,指出问题,并和小组成员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 

比如,当发现所带小组成员为加分而疯狂地抢答问题却忽视听课质量时,田老师说,回答问题加分是激励同学们投入课堂的一种手段,不是目的。回答问题前一定要有思考,课堂上更要有倾听,要学会静下来,才能沉淀知识。如果大家为了加分而影响了对课堂整体内容的思考,这样的分数宁可不要! 

c.jpg

田老师说,她是一个不外显、不善表达的人。这时候,文字的交流就可能会让情感的互动更直接、更顺畅。她经常会用书信的方式和孩子们交流,谈孩子们的变化、谈对孩子的期待……

 

总是关心、经常帮助,时时温暖,在点滴中去呵护每一颗幼小的心灵,让彼此情感更加贴近。

 

时而严肃,时而童真;性格随和,却带几分“执拗”,她可以在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,只为找到最符合课题内容的一段视频或一张图片;从教十几年仍坚持在课本上做密密的批注;坚持答应别人的一定去做;相信人本善良,人间有爱。

 

d.jpg

正如科幻作家阿瑟·克拉克的一句话:“我永远没有长大,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。”

 

永远向上,不辍成长是人一生应有的状态。创造、梦想、有爱、专业,这是田老师对未来的自己的期许,也是一直努力的初心与热忱!

 

愿大家都能保鲜这一份幸福的状态, 

\ 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前行!/